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谁是“深喉”(Deep Throat)?谁是那位70年代初向《》记者告发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传奇“深喉”?这曾是美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谜团之一。无数文章、书籍、电影和电视节目都对此津津乐道。“深喉”这个词甚至被收录入韦氏大词典。2005年5月31日,美国媒体戏剧般地破解了困扰人们30多年的“深喉”之谜:“深喉”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二号人物马克费尔特。2008年12月18日,这位曾对美国历史造成重大影响的神秘人物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95岁。
当年首先揭开“深喉”之谜的是美国杂志《名利场》。该杂志2005年5月31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70年代初向《》记者鲍勃伍德沃德披露惊人水门内幕的“深喉”,就是当时的FBI二号人物马克费尔特。该文作者、费尔特的律师及密友康纳写道,费尔特已经与他的许多朋友和家庭成员分享了这一秘密。此外,费尔特2002年曾亲口告诉康纳:“那个常常被人们称为‘深喉’的人,就是我。”
唯一接触过“深喉”的记者伍德沃德当年发下重誓:在“深喉”有生之年,除非获得他的授权,他绝对不会向任何人透露“深喉”的姓名及在政府中的职位。不过,人们仍然可以从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1974年出版的“水门事件”回忆录《惊天大阴谋》(又译《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以及1976年的同名卖座电影中略知“深喉”一二。
据《惊天大阴谋》及同名电影描述,“深喉”不是一个杜撰的集合体,而是一个真实存在、有血有肉的男人。他抽烟,喜欢喝苏格兰威士忌,不太善于掩饰自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他在尼克松政府中占据着极其敏感的位置,可以从容地从白宫、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尼克松连任委员会获得信息。对于其他细节,尤其是“深喉”的真实姓名,《惊天大阴谋》守口如瓶。
伍德沃德与“深喉”的绝密接触简直可以写成一部侦探小说。《》透露,伍德沃德与费尔特的会面及交往完全是机缘巧合。1972年5月15日,当时的总统候选人乔治华莱士在美国密西西比州东南部劳雷尔市的一个停车场遭枪击成重伤。伍德沃德与FBI代理局长费尔特取得联系以询问此次暗杀事件的调查进展情况。令伍德沃德始料未及的是,在随后的交往中,费尔特向他提供了关于水门事件的绝对“猛料”。
“深喉”不断爆料,帮助《》年轻的记者伍德沃德及其搭档伯恩斯坦写出一篇又一篇披露水门事件内幕的“爆炸性”报道。水门事件和尼克松竭力隐瞒丑闻的企图被一点一点地公之于众。1974年8月8日,面临国会弹劾压力的尼克松黯然辞去总统职务,另有40名政府官员或尼克松连任委员会的成员被判犯有重罪。
1992年,前《》记者詹姆士曼在《亚特兰大月刊》5月刊上发表文章,小心翼翼地猜测说:“深喉可能是马克费尔特。”曼还从“制度方面的原因”剖析了FBI为什么要捅出“水门事件”。他认为,FBI“出卖”尼克松是一种自保的手段,目的是摆脱白宫的干涉,保持FBI的独立性。
至于费尔特“出卖”尼克松的个人原因,美国有线日披露,水门事件发生时,正值费尔特的上司、FBI局长埃德加胡佛逝世。费尔特本来指望自己接替胡佛成为新的FBI局长。但不料尼克松任命了他的一名亲信、助理司法部长帕特里克格雷为FBI部长,令费尔特大失所望。另外,费尔特对尼克松政府干涉FBI调查“水门事件”的不满,是导致他向《》告密的“明显”原因。1973年,水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费尔特离开了FBI。
CNN披露,由于费尔特掌握着许多情报,对尼克松政府心存怨恨,又有一种使命没有完成的感觉,因此确有向《》泄密的动机。一位研究“深喉”的史学家表示:“马克费尔特不希望FBI的调查工作受到阻饶,他认为国家的前途处于危机之中。我认为这是他向《》记者提供帮助的原因。”
马克费尔特,1913年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育有两个孩子。1942年,他在联邦调查局(FBI)的休斯顿分支任职。上世纪60年代初期,费尔特前往华盛顿的FBI总部任职。他深受当时的传奇FBI局长埃德加胡佛的器重,从此步步高升。至1972年胡佛局长去世时,他已升任FBI二号人物。不过,他终究未爬上FBI局长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