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本国的国民找别国的麻烦——美国中情局最不敢公布的肮脏计划

如果现在问你CIA作过哪些恶?扶持恐怖组织、插手毒品交易、暗杀反美政客、干涉他国内政……我想每个人都能轻松地列举出一二十条。但是你又是否知道,CIA曾经策划过一起在美国本土之上、以美国本国公民为攻击对象的?

每每说起CIA的各种肮脏勾当,都可能引起精美与公知们的跳脚:什么“哪个国家没有情报机构?你以为其他国家的手就干净吗?”、什么“只是立场不同,这是为了争取国家利益的另一片战场。”……

面对这些人的给这些行为的强行洗地,大家现在都已经失去了争辩的欲望,毕竟逻辑学讲究证有不证无,没人能证明他们的臆想“不存在”。今天这个视频只想证明一波“有”——试问有哪个国家的情报机构策划过对本国的?

没错,有且只有他们口中“维护公民权益、尊重个体价值”的美国干过这个事,注意我们这里说的不是9-11事件这种目前还没有证据的猜测,而是有确凿证据石锤的不争事实——诺斯伍德行动,这是一场美国政府针对自己人民精心策划的。

如果你去搜索这项行动的名称,所能得到的会是关于这项行动寥寥数语。告诉你这是一场美国为了激化与古巴的矛盾,策划了一系列栽赃古巴的事件,比如说空袭、沉船、劫机等等。

但这短短的几句话其实远远不能体现这个计划的丧心病狂,为此我找来了这项计划的原件。为了调查肯尼迪遇刺事件,美国联邦机构公布了超过1500页军事秘密记录,这份文件就混在其中,若非如此也许世人至今都不知道这件事。这期视频我们就对照文件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份文件究竟透露了哪些令人惊愕的信息。

首先是行动的目的,文件的封面上已经写得非常清楚,就是为了制造美国对古巴进行军事干预的借口。正如我们之前视频中讲的那样,猪湾事件中美国不仅在战斗里丢光了脸,还赔了历史上第一笔战争赔款,最重要的是亲手把一直想争取的古巴推向了苏联,成了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

因此猪湾事件后美国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古巴的计划,从暗杀到开战无所不包。诺斯伍德行动就是其中之一,旨在找到合适的理由对古巴采取军事行动。

那为什么对古巴的军事行动要在自己国土上动手搞?在当时微妙的冷战局势下,如果美国毫无理由就贸然采取军事干预,很有可能引起与苏联的直接交锋,并且破坏美国的国际形象,把更多还未站队的国家推向苏联那边。

因此想要动手必须得师出有名,之前想通过猪湾行动在古巴国土上动手,结果丢人现眼吃了个大亏。美国的官员们眼看没法从对方身上下手,居然打起了自己国家的主意。他们想在美国境内发起一系列袭击事件,然后伪装成是古巴干的,以此在国际舆论和联合国方面,将古巴塑造成一个不负责任的、对西半球的和平有重大威胁的国家。

在这个核心思想的指导之下,文件中详细地列举了9种在美国进行的方案,其中大部分并不算什么新花样,了解过CIA办事方法的观众应该都对这个套路非常熟悉。

以其中的“关塔那摩基地计划”为例,关塔那摩在地里位置上属于古巴,但美西战争后就一直被美国强行租用,是美国在社会主义国家唯一的军事基地,最多时有9500名美军士兵驻扎在这里。古巴政府对此一直非常不满,也导致了摩擦冲突经常在这里发生,关塔那摩自然成了美国搞事情的首选。

计划里详细的列举了11个具体执行步骤:用电台散布谣言、在基地内抓获“入侵的古巴人”、基地门外发现“暴动的古巴人”、烧掉基地内的一架飞机、破坏停在港口的美军舰艇等等,总之就是冒充古巴人搞各种破坏。

与之类似的计划还有用画上古巴标志的飞机骚扰美国的民航等,这些招数并不算新鲜,猪湾事件里就有类似的操作,我们这里就不一一细聊了。在这九项计划里,值得重点探讨的是计划3“复刻缅因号事件”、计划4“开展”和计划8“攻击民航客机”。

首先是计划3“复刻缅因号事件”,这项计划的具体方案是,将无人机、无人船投放到古巴领土范围内,从古巴的领海领空对停泊在关塔那摩的舰艇进行轰炸,用美军士兵的伤亡名单激起一波民愤。

作者在拟定这些计划时特地用“Remember the Maine”记住缅因号事件作为标题,这里的缅因号事件,指的是美西战争的导火索——美国的缅因号战列舰在哈瓦那被击沉这一事件。

1898年1月,美国以保护古巴境内的美国公民为理由,将缅因号战列舰进驻哈瓦那港。2月15日,当船员们还在甲板上享受晚风的时候,缅因号突然发生爆炸,舰身很快就被大火包围,261名船员在爆炸中当场身亡,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水兵。因为爆炸发生时,军官碰巧都在陆地上,战舰上只有两名军官。

美国政府迅速派人进行调查,很快得出结论爆炸是因为西班牙人用鱼雷偷袭导致的,西班牙却对这一调查结果予以否认。调查过程中,美方禁止西班牙派人登上残骸一起调查,并且调查完成后很快就把缅因号沉入了海底。

美国的各大报纸开始大肆宣传“西班牙人炸毁了我们的军舰”,一下子就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怒火,势要与西班牙不死不休。没过多久,美西战争就爆发了,西班牙虽然是曾经的海上霸主,但这时已经敌不过装备先进的美国,很快就败下阵来。

作为战败方的西班牙,不得不以即低的价格将许多殖民地转让给了美国,前面所说的关塔那摩湾就是因此才属于美国的。

到了1911年因为哈瓦那需要修剪围堰,缅因号残骸又被捞出,许多学者都对缅因号的爆炸原因开展了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从破坏程度来看,不可能是鱼雷造成的,一时之间众说纷纭,但在此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了。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之后,再看在诺斯伍德行动里重新提到“缅因号事件”,美国的态度就非常值得玩味了。文件中只用了“记住缅因号”几个字,并没有提到更多关于缅因号事件的信息,但仔细想来无非有两种情况。

如果说缅因号事件真是军事冲突,那么这里的“记住缅因号”,指的就是在宣传时提及缅因号事件重演,让民众回忆起当时的愤慨,把曾经指向西班牙的矛头指向古巴。一场导致两百多名战士牺牲的军事冲突,本该是被致敬纪念和警醒后世的,但美国从中总结出的却是挑起新战争的“财富密码”。一边以好莱坞大片输送着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观,一边又把士兵的生命当做博取利益的筹码,又当又立确实漂亮。

如果说缅因号事件是美国自导自演,那么“记住缅因号”就是要提醒其他人缅因号事件的巨大“成功”,以几百条生命的代价换来了诸多殖民地,在美国的眼里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如果能有借口对古巴开战,他们不介意重新上演一次缅因号事件。毕竟在原本的计划里,这些针对自己士兵的阴谋永远不会公之于世,就像缅因号事件的真相至今都是一个谜。

而紧接着的计划4“开展”,这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在美国本土之上直接对美国公民出手计划。

按照计划,政府会在迈阿密、佛罗里达甚至是首都华盛顿开展“古巴恐怖活动”,夺走无辜人民的生命,然后再进行大肆宣传伤亡情况。接着由正义的美国政府出马,逮捕执行任务的“古巴间谍”,公布古巴策划了的“证据”,最终达到抹黑古巴政府形象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袭击致死的对象,文件里还特地写明了要选来美国寻求庇护的古巴移民。一直打着人权牌的美国到了这种时候,似乎并没有像他们嘴上所说的那样,平等地看待每一个美国公民。当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候,有一些人是可以毫不犹豫优先推出去送死的。

那些鼓吹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所以自由民主、多元平等,挤破头也要前往美国的人,或许可以选择性无视那些赤裸裸的歧视与霸凌。但当必须要有牺牲者的时候,扪心自问是否真的有自信被推出去的不是自己?只怕跟你把酒言欢的这些人,遇到了熊恨不得把你的腿都打断。

不过也有可能是我想得太多,写明挑选古巴移民只是为了让计划更容易获准实行,因为在计划里刺杀这些古巴移民的方式,用的不是枪而是炸弹。我完全无法想象“把炸弹放在精心挑选的地方引爆”,就可以保证不波及计划外的其他人。大概反正对象都是无辜的普通民众,具体死的是谁他们其实并不在乎。

“计划”本身并不复杂,之所以单独拿出来是因为这个计划所透露的态度:美国人民只是美国政府的棋子,有必要的时候下场和敌人并没有两样。口口声声说情报机构是为国家利益而战的人不妨想想,生命权作为任何一个国家公民最最基础的权利,连公民的生命权都可以肆意践踏的组织,究竟是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是为了巩固精英阶级的统治?

如果说“复刻缅因号事件”引起了我们对美国曾经行为的再解读,而“计划”让我们看清了美国政府当下对待人民的态度,那“攻击民航客机”则提醒了我们在未来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很多人这样评价这部分计划,“看起来像是9-11事件的操作手册”。

这部分计划列得相当详细,完整地规划了一起美国民航客机被古巴袭击并坠毁的过程。

所选的客机可以是从美国飞往牙买加、危地马拉、巴拿马或是委内瑞拉其中的任意一处,重要的是这几条航线全都结果古巴领空,这样就有了被袭击的条件。而乘客可以是一群大学生或是某类事物的爱好者,这样就方便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次不在航班时刻表里的非定期的航班。

在所选的客机从迈阿密起飞前,另一边将会安排一架外观完全相同的无人机将会从埃格林空军基地起飞,两架飞机将在佛罗里达州以南的某个地方相遇,这时载客的真飞机会迅速降低高度,并在埃格林空军基地的辅助下秘密降落撤离。所有的乘客身份都是精心伪造的,事后追查起来将天衣无缝。

而代替真正客机的无人机将会继续执行飞行计划,到了古巴上空时它就会发出求救信号,声称受到了古巴米格战斗机的袭击,并且很快无线电就会以为被击中而中断,直至客机坠毁。这样就可以由民航组织向美国政府和公众提供被袭击的消息,而不是美国政府自己向媒体兜售消息,在民众间的可信度将会大大提高。

“客机遇袭计划”详情的披露,让很多了解了内容的美国人不寒而栗。美国政府为了裹挟民众的情绪,可以在国内制造引起恐慌,这件事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况且这项计划有许多漏洞,如果要安排无人机真的坠毁,那么残骸就注定不能被发现,否则空无一人的机舱将没法解释;但残骸如果不被发现,又很难让民众真正相信发生了空袭,毕竟曾经发生过缅因号这样疑点众多的事件。

这份文件的完整版本是2001年4月30日公布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网站上的,公布不到半年,2001年9月11日,就发生了那起震惊世界的“9-11事件”,而这次,世贸中心上熊熊燃烧的火焰和坠楼惨死的人民,却是真真切切地展示在世界面前的。

这也是为什么,连远隔千里的中国人都在为无辜民众的惨死而痛心时,作为他们的同胞很多美国人第一反应却是质疑。他们不相信是策划者都说法,反而怀疑一切都是是美国政府的阴谋,至今还有美国主导、定向爆破等猜测存在。因为从以往的种种证据来看,这样的事情美国政府真的做得出也做得到。

当然,除非哪天有一份像诺斯伍德计划一样的文件被意外披露出来,否则即便拒不承认、即便遇袭后开战再像美国自己的办事风格,这些质疑也很难得到石锤。

这份文件仅仅占肯尼迪遇刺调查委员会公布内容的百分之一,而公布的全部内容与美国曾策划过的全部军事计划相比,又只占冰山一角。谁知道在那堆积成山的文件柜中,隐藏着多少骇人听闻的阴谋。9-11、马航MH370……能断言这些事件究竟是不是美国所为的,恐怕只有站在美国权力金字塔顶端的寥寥几人。

诺斯伍德计划最终因为肯尼迪的否决而没有得到实行,但要知道,在送到肯尼迪手里之前,这份计划已经得到了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批准,以及美国最高军事咨询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认同,许多美国人民的生死就在肯尼迪的一念之间。而签署这项计划的莱曼?兰尼兹尔将军,虽然在事后被肯尼迪免去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职位,但在不久后他就又成为了北约盟军最高司令。

只要这些人依然在美国身居高位一天,“为战而战”的思想就不可能消失,美国政府就随时有可能以一场表演,对美国人民进行情绪绑架,从而发动政府想要的战争。这场表演或许还在谋划之中尚未开幕,或许已经落幕还没有被揭穿,又或许就在此时此刻正堂而皇之地上演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