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分奥斯卡冷门上北上广指定配套教材

武汉一位外卖小哥接到了一份不用送的订单,顾客指明蛋糕送给辛苦工作的外卖小哥。反复确认后,这位小哥收下了蛋糕,随后在路边的台阶上边吃边哭起来。

原来,这天恰巧就是他的生日,因为工作太忙,他不打算过生日了,没想到意外收到了这份来自陌生人的礼物。

顾客的暖心举动不仅温暖了忙碌的外卖小哥,也温暖了一众网友——每个城市繁荣的背后,都有这样一群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

这让我想起一部冷门的奥斯卡提名电影,说的就是那些在异乡打拼的人——《更好的生活》。

影片的男主角卡洛斯,是个偷渡到美国的墨西哥人,与14岁的儿子路易相依为命。

每天天刚亮,卡洛斯就坐上工头的车,来到海边的富人区,修剪草坪、打理花园,有时还得借助简陋工具爬上高高的棕榈树,一忙就是一整天。

由于是“黑户口”,他没法光明正大地外出求职,工作只能靠熟人介绍,经常变换不定。

他的儿子路易,虽然有美国身份,但只能去便宜的公立学校就读,身边的人鱼龙混杂,一不留神就会招惹到混混,陷入街头斗殴。

所以卡洛斯最大的心愿,就是赚钱搬到更好的地方,给儿子找一所更好的学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成长。

工头要回老家发展,他建议卡洛斯趁机接手他的卡车和工具,升级做工头,用不了多久就能攒出一笔钱,实现“美国梦”。

买下卡车的那一刻,卡洛斯感到一阵兴奋,开始畅想以后的美好生活:自己在当地闯出一片天地,拿到了合法的美国身份,可以好好跟儿子相处……

之前在街头等活儿时,卡洛斯曾和他接触过,觉得他少言寡语又老实,不会给自己惹麻烦。

但谁知,在修整棕榈树时,卡洛斯刚爬到顶端,低头就发现圣蒂亚戈居然拿走了自己的手机、钱包、车钥匙,还把卡车和所有工具一并抢走了。

片中父子俩走遍街头巷尾,寻找卡车的情节,很容易让人想起1948年的经典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人们为了一个工作机会争得头破血流,男主角费尽千辛万苦,才找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自行车就是他谋生的重要工具。

他不得不带着儿子一连几天在街头游荡,寻找丢失的自行车,但每次有点线索,燃起一丝希望后,都以失败告终,父子俩一度在街头落魄不堪。

虽然从剧情来看,两部电影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影片的切入角度截然不同。

《偷自行车的人》借由片中父子的视角,从个体遭遇看向整个社会,重点展现的是当时意大利的贫穷现状。

而这部《更好的生活》,则是在移民问题日益尖锐的社会背景下,聚焦个体的生存境遇。

为了保全这个脆弱的家庭,卡洛斯总是保持低调、埋头苦干,所有的辛苦都由自己默默承受。

每当他下班后,从富人区返回自己的住处,街边那些悠闲的游客、慢跑遛狗的居民、去餐馆约会的情侣,都在一次次向他强调,这里的一切都不属于他这个异乡人。

卡洛斯和儿子寻找卡车的过程中,路过一场牛仔竞技比赛,场地里那些牛仔装扮的观众,瞬间把他拉回故乡,不由自主产生一股民族自豪感。

但儿子却对此不以为意,全程吐槽表演太傻,西班牙语对他来说,已经逐渐生疏。

这让卡洛斯顿感失落:迟迟实现不了的“美国梦”,与故乡也逐渐切断了联系,归属感无处可寻。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人像卡洛斯一样,为了更好的生活,背井离乡奔赴充满希望与契机的大城市,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所以别看《更好的生活》说的是墨西哥移民的故事,但有着如此境遇的人,远不止卡洛斯一个。

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实现梦想,就遭遇现实的重创,陷入一个尴尬的阶段——在外继续承担着辛苦,再也无法融入故乡。

正是一次次的打击与失落,让他们练就了当代人的必备技能:把受到的委屈混着泪水,默默地往肚里咽。

那个独自在台阶上过生日的外卖小哥,之所以打动了无数网友,正是因为大家在他身上,也看到了自己。

所以有网友戏称,这部《更好的生活》就是“进北上广指定配套教材”,男主角的经历正道出了异乡人打拼过程中的各种心酸。

在身边混混的误导下,路易变得怨天尤人,质问父亲“为什么已经那么穷了,还要生下我”。

他认为父亲太过懦弱,只知道低头苦干,所以才总被小人欺负,还不如黑帮的人过得潇洒。

但直到他们在黑市发现了丢失的卡车,卡洛斯决定独自翻墙去把车偷回来,并嘱咐路易发现情况不对就逃跑时,路易才开始体会到,父亲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想让自己过得更好。

为什么要生你?为什么一再对各种不公忍气吞声?因为我想亲眼看着你成长,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正是因为你,我才觉得日子虽苦,但总算有个盼头……

他希望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让儿子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任由底线被邪恶侵蚀。

但无论用何种方法去实现,最重要的是内心的选择与坚守。当你无愧地面对生活时,生活也必定不会辜负于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