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马克思的“书写一生”

对许多人而言,马克思或许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人们熟知他蓄着大胡子的形象,习惯了他的名字出现在从小到大的课本与试卷中,但若说翻开他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去领悟他精深的思想,又似乎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今天是马克思诞辰204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重温马克思的“书写一生”,在文字中感悟“为人类而工作”的伟大理想。

1818年5月5日凌晨时分,住在特里尔城布吕肯巷664号的一家人迎来了一个新生命,他就是马克思。马克思没有上过小学,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爸爸。晚上爸爸亨里希也会为小马克思讲故事,只不过他为儿子大声朗读的睡前读物是法国知识泰斗伏尔泰的作品,这无形中为小马克思带来了潜移默化的良好教育。

小马克思特别爱思考,从小就显露出了对哲学的懵懂兴趣。有一次,他抓着母亲询问“抽象”和“具体”到底是什么,把母亲折腾得够呛。随后,他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十七岁时的马克思,还没有留出后来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一脸大胡须,他还只是特利尔中学里的一枚小鲜肉。当他们的校长兼德文老师胡果·维滕巴赫让这些中学生写一篇讨论自己未来理想中的职业的时候,马克思用一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样的作文,来表达自己的职业观。在这篇文章的结尾,马克思写下这样一段话,它曾经鼓舞了无数人:

1842年10月,马克思拿到博士学位整整一年半的时间之后,谋得了他人生第一份正式的工作——《莱茵报》记者、编辑。莱茵省摩塞尔河谷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到了冬天,农民便在森林里捡拾枯树枝,带回家生火取暖,偶尔也用斧子砍伐树木。1842年,莱茵省议会讨论通过一项法案,穷人如果在树林中拾捡枯死的树枝,也会被当作盗窃林木而受到惩罚,马克思看完了议会的辩论记录之后,立即就决定为农民和贫苦者辩护。马克思认为,林木占有者表面上是在立法维护个人的物权,但是把森林变成个人私有财产本身这就是违法的。他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写道:

1845年,马克思全家离开巴黎,迁居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并在这里住了三年。这段时光里,马克思享受到了爱人在身边,好朋友住在隔壁的日子——没错,当时恩格斯的住处紧挨着马克思一家。由于积累了不少来自书商和报社的稿费,生活条件不至于太坏。这段时光里,马克思和燕妮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可爱的娃娃,给家里带来了许多快乐的气氛。27岁的马克思,处在哲学思考、思想创造最为旺盛的年龄,大量阅读、思考和写作。同时,他与恩格斯几乎天天晚上在一起交谈。这一年,他们合作了第二本书——《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天才的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问世。书中写道:

1847年1月,马克思的家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叫约瑟夫·莫尔,是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他来到布鲁塞尔,请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同盟,并帮助同盟进行改组。马克思提出:即将召开的同盟大会应该接受他的理论观点作为同盟的纲领,并以宣言的形式发表。随后,“正义者同盟”改名为“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代替原来的“人人皆兄弟”作为口号。

1857年的某个深夜,一间斗室,纸片散落一地。陷入沉思的马克思一刻不停地抽着烟,时不时喝些柠檬水。这一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终于爆发了。这令马克思兴奋异常,他近乎疯狂地投入到经济学研究之中,他要让那些处于底层社会的人透过自己的文字搞清楚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危机这样的怪现象。他还要广大劳动者认识到,正是劳动阶级自己捏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七寸”,要在关键的历史时刻予以狠狠地打击。

1867年9月14日,一本大部头政治经济学著作在德国汉堡出版,第一版一共1000本,这部巨著就是《资本论》。从开始研究到完成撰写,马克思用了他近半生的时间,他从黑发写到了白发,从青年写到了中年,他为了给工人争得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资本论》的出版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1871年4月25日,李卜克内西写信告诉马克思:“在全德国人们都在读着根据你的《资本论》所作的关于剩余价值和标准工作日的报告”。

2018年的5月,也就是马克思诞辰两个世纪以后,在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北京,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发表讲话指出: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可以告慰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素材综合音频党课《给90后讲讲马克思》、CCTV专题片《马克思是对的》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